DSC_0456.JPG

銀閣寺為室町幕府將軍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所建,代表東山文化的臨濟宗相國寺派。相較於昨天的金閣寺,銀閣寺外觀顯得清冷,走在其中,旅人們心情也慢慢沉澱下來,或許寺廟的建築並沒有如金閣寺令人驚艷,但庭園景色引人入勝,錦鏡池為中心,旁邊有銀沙灘和向月台,沙灘上耙出一條條精細的紋路,足見日本人對於事情追求完美的表現。向月台看起來倒是很像布丁,可惜時間不對,原本泛紅的楓葉都已枯黃,僅剩掉落滿地的枯葉。

你發現布丁了嗎?

DSC_0476.JPG

DSC_0482.JPG

DSC_0498.JPG

離開銀閣寺後,請別忘記一探附近的哲學之道。 這條連接銀閣寺與南禪寺的小徑是由於著名哲學家西田喜多郎,每日走這條路線往返京都大學時途中練習冥想而得名。這條安靜的小路上或許沒有什麼特別的景點,只有幾家別具特色的咖啡館和茶坊,假如時間允許,真希望能到裡面坐上一會兒。

也或許是像這隻熊,靜靜的坐在河畔的長凳。

DSC_0531.JPG

DSC_0538.JPG

沿途都有一些不知名的神社與寺廟,但因為時間關係無法一一造訪,踩著輕快的腳步到南禪寺(同行的媽媽和三姨腳步可能就沒那麼輕快),南禪寺就剩我一個人進去參觀。

DSC_0574.JPG

南禪寺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264年做為天皇離宮開始,直到1291年改為禪寺,是日本最重要的禪宗寺院之一。進入南禪寺大門和裡面的寺廟需要個別收費,我選了最著名的三門參觀。

DSC_0595.JPG

DSC_0600.JPG

三門,有人寫作山門,指佛教的「空門」、「無相門」、「無願門」的三解脫門。1778 年,一齣名為「樓門五三桐」的歌舞伎初演,有一段劇情是,大盜石川五右衛門在南禪寺的三門上,說出「絕景啊,絕景啊。人說春天傍晚的景色值千兩,太少了、太少了,在我五右衛門眼裡,值萬兩、萬萬兩」的台詞。事實上,石川五右衛門死於1594年,而三門建於1628年,因此石川五右衛門不可能登上三門讚嘆美好的風景。但光憑這一句「絶景かな、絶景かな」,讓每個來到南禪寺的旅人,都想登上高 22 公尺的三門一看究竟。

DSC_0578.JPG

換上拖鞋登上三門,或許一時還無法體會句中絕景的意涵,但眼前寬闊的景色,400年來可都沒有改變過。

DSC_0590.JPG

除了三門之外,其他寺院我就沒有進去參觀。南禪寺內的水路閣作為附近琵琶湖疏水的水道,沒記錯的話羅馬人在西班牙也有建造類似的遺跡。

DSC_0603.JPG

爐內的香裊裊升起,除了遊客外,蠻多當地人也會前來南禪寺參拜。

 DSC_0596.JPG  

平安神宮

看看地圖,發現平安神宮就在附近,於是離開南禪寺往西走,跳上一台往平安神宮的公車。

DSC_0621.JPG

建於 1895 年的平安神宮,為紀念日本遷都平安京 1,100 週年而興建,桓武天皇於西元 794 年將國都遷到平安京,直到 1869 年遷都東京,京都作為首都的時間超過 1,000 年。神宮內祭祀的是兩位天皇,一位是把國都遷到平安京的桓武天皇,另一位是平安京最後一代天皇,孝明天皇。京都三大祭典之一的時代祭,自1895年起每年 10 22 日便是在平安神宮舉行。京都另外兩大祭典是 5 15 日的葵祭和 7 17 日開始的衹園祭。

DSC_0633.JPG

DSC_0634.JPG

進門口前,看到有日本人在教外國人怎麼喝門外的水,於是進門前也有樣學樣。左手拿著湯匙,右手接著水喝下後,吐掉後再拍一下雙手合十再到神社內。

DSC_0628.JPG

離開神社,京都的行程也約莫告一段落。

arrow
arrow

    evila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